华为全连接大会 三位轮值CEO都透露了什么?
- +1 你赞过了
如果不是亲临现场,很难想象到一个吸引来自120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人参与的企业级大会是什么样子。8月31-9月2日,笔者有幸受邀参加HUAWEI CONNECT华为全连接大会,这是华为之前举办的HCC(华为云计算大会)、HNC(华为网络大会)、HDC(华为开发者大会)三者合一。华为将此定位为迄今为止华为组织的最大规模的全球盛会。不得不承认,这次大会的确会让人忘记这是一家中国公司举办的会议,处处都显露着它的全球化。比如,场馆外的logo雕塑是英文的“HUAWEI CONNECT”、大会演讲提供了7种语言的同声传译、笔者参加大会期间的媒体发布会每场有很多国外媒体参加......
大会的主题是塑造云时代“Shape the Cloud”。“连接”、“云”、“生态”是大会的主要关键词,没有假想敌、没有对自己的过度吹嘘,你会发现每一个keynote,每一个媒体发布活动,都非常巧妙的围绕着这几个关键词来讲故事,穿插渗透着华为对数字化未来的畅想、企业的责任、对合作伙伴的态度等。主题演讲设置在上海的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此前不久华晨宇在这里举办了演唱会,场地内可容下近2万名观众。三天的keynote,观众热度一致没有减,诺大的奔驰梅赛德斯中心座无虚席,虽然没有等到见到任正非的机会,但每天的keynote都有一个华为轮值CEO“站台”作为一个“固定”环节,他们分别是华为轮值CEO胡厚崑、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和华为轮值CEO郭平。
那么,三位华为轮值CEO都说了什么?从大佬们的演讲中可以窥探出华为今后的什么发展轨迹?又可以给我们哪些启发?
以下笔者删减整理的三位华为轮值CEO演讲的主要部分,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增加了几个小标题:
胡厚崑:阐述华为云战略、企业数字化转型没有什么洪荒之力
他透露,华为云战略的定位是,以客户为中心;聚焦ICT基础设施,提供创新的云技术;成为客户优选的伙伴;积极参与云生态建设。
5到10年内,将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多场景、自适应的智能终端,人和物都能感知环境,成为智能世界的入口;光缆和无线网络可以提供无处不在的超宽带连接;分布全球而又相互连接的计算机汇聚了海量信息,在云端生成了“数字大脑”,实时进化,永不衰老,人和机器可以通过连接和终端随时调用其智慧。
云计算1.0时代已经过去,下个十年是云计算的2.0时代:以谷歌、亚马逊、滴滴、Airbnb等公司为代表的是云计算1.0时代,而在下一个10年,将会是云2.0点时代,行业云将会崛起,企业云是这个时代的主角,预计在2025年,85%以上的企业应用会被部署到云上。对于企业快速进入云2.0时代的建议是:重塑观念、重构人才、小步快跑。
“哪里有什么洪荒之力,成功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也是一段艰难之路,需要一步步走向前。”胡厚崑说。
徐直军:拥抱云,融入云,成为数字化企业
2014年,徐直军在HCC大会讲了华为为什么要进入IT领域;2015年,进一步明确了华为公司在整个IT领域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战略选择,同时明确了将跟行业所有的合作伙伴一起来构建生态。这次大会,徐总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讲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成为数字化企业。
他表示,成为数字化企业,首先要实现企业的人与人、物与物和人与物的全连接,同时也要把企业的员工、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连在一起。企业要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开展运营。另外,把实时决策融入业务流程,实现自动化,使运营更加简单、高效、智能。数字化企业的关键是要给客户、合作伙伴、员工提供ROADS体验。并以哈雷摩托的例子,对比了数字化转型前后效率的提升:在数字化转型之前,一台哈雷摩托车从客户下单到交付要21天。数字化转型后,所有的订单下单进行了在线化,交付的时间缩短到了6小时。
怎样才能成为数字化企业?他认为是要拥抱云,融入云,利用云计算的技术和理念,创新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提升体验和效率。企业应从建好云、用好云和管好云三个维度思考实施策略。其中,CIO要成IT云化架构的主导者,还要成为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者。
郭平:希望从一家大公司,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华为在云生态圈里只取1%
郭平的演讲透露了华为对于云生态的理念和实践,并表示,华为的定位是做未来智能社会ICT生态圈的土壤和能量。
他认为,在云时代,每家企业也有自己的一片森林,华为在这个系统中的定位与责任是,如何怎么把这些分散的森林,联接成一个开放、共赢的生态系统。”华为要建设的,就是哥斯达黎加式的、开放的、繁荣的生态系统。”
在云时代,ICT已经从一个垂直行业,变成了数字化转型的使能工具,产业链上垂直整合已经成为过去式,ICT行业必须构建新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需要具备一些新的特征:开放性、多样性、外生性、资源整合、共生共赢。
郭平在演讲中引用了《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的一篇文章,从 “竞争优势”和“生态优势”两个维度,勾画出不同企业的优势图谱。
左下角称之为“熊猫”。熊猫型企业,自身核心资源较弱,也无法调动和利用商业生态圈内合作伙伴的能力。
第二类称之为“猛虎”。猛虎型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在既定的轨道上不断创新、实现突破,但是不善于联接外部资源和伙伴、生态圈优化能力较弱。
第三类企业--“蚁群”。蚁群型企业尽管作为个体,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强,但是它们对产业变迁的趋势有灵敏的洞察力,善于调动和利用外部资源为己所用。但弱弱联合的蚁穴还是脆弱的,无法长期保持优势,一脚就踩烂了,大难临头各自逃。
右上角是“狼群”。狼群企业,同时具备竞争优势和生态优势。今天,动荡、不确定的环境,越来越要求企业具有“狼群”的特征。
ICT的云生态,则是对准客户的价值,市场选择的结果。以腾讯为例,在2010年之前,是单打独斗型的。后来,腾讯逐渐将自己平台接口免费开放给所有人,任何创业者都可以免费享受到QQ、微信等平台带来的福利。腾讯也从游戏开发公司,变成了平台经营公司,企业市值从400亿美元飙升到2000亿美元。
他在演讲中表示,华为在云时代的生态理念是:做大蛋糕、做大产业、做大市场,比做大自己的份额更加重要。在生态中不强求“为我所有”,而是“为我所用”。希望从一家大公司,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搭建一个全球化的全联接使能平台。
第二个理念是:管理合作比管理竞争更重要。管理你情我愿的合作,比管理你输我赢的竞争,要难得多!合作必须面向客户,发挥各自优势,交付价值。在具体的商业场景当中,华为力争扮演的是生态中“土壤和能量”的角色,坚持管道战略,不与合作伙伴争利。
华为的第三条生态理念,是利益分享。“你以为你的对手是友商,其实你的对手是这个时代。”面对未来智能社会这个最不确定的对手,华为的战略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靠什么来团结人?利益分享。
“在数字化转型的巨大蛋糕中,华为只拿1%,其他都是伙伴们的。“,这句话一语惊起千层浪,随后郭为透露,在华为内部,任正非二十多年来,就是这么做的。
落实到华为的具体行动,主要是四个方面:
一是产业联盟,引领产业方向,共同做大产业;二是商业上的战略联盟,确保客户的商业成功。三是开源社区,实现社区化协作与创新;四是开发者,目的是引入更多玩家激活创新,繁荣生态圈。
笔者有话说
云从几年前的概念讨论,到今天产品、技术、服务落地,眼看着生态逐渐成熟,华为切“云生态”这个重心,实际也在意料之中。无论是“以客户为中心”,还是“华为只取1%”,华为把开放、合作、利益共享等优先于竞争之上,让我们看到这家大公司放低姿态的样子,这样很好。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