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unny [主持人] |
各位天极的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万国数据全国数据中心总经理 梁艳。梁总和天极的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
 |
梁艳 [嘉宾] |
各位天极的网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和交流。 |
 |
Sunny [主持人] |
首先请梁总给我们介绍一下万国数据,简单地说一下。
|
 |
梁艳 [嘉宾] |
我们万国数据成立于2000年,也是国内最早做灾备起家的一家企业。由于银监会,金融机构对于灾难恢复这一块要求特别高,所以这10年来我们积累了大量的金融客户,我们从灾备开始做起家,然后开始做一系列其他的专业服务,IT规划、IT咨询,然后再到近几年真正开始大量发展数据中心,截至今年年底外高桥的数据中心投入运营,全国我们数据中心将达到15个。 |
 |
Sunny [主持人] |
昨天我看资料,还只是13个。 |
 |
梁艳 [嘉宾] |
目前正在运营的是13个,成都和上海新外高桥这两个数据中心会投入运营,到年底就有15个数据中心正式运营,其实数据中心已经建造好了,就是还未正式投入运营。到今年年底可能就是15家正式投入运营,加上成都跟外高桥,外高桥这个地方在上海是非常好的,外环以内,数据中心面积达几万平方米。
现在,全国的服务从原来做灾备开始做到IT管理的整个运营外包,生产系统的整个运营外包,到数据中心托管,到接下来考虑做云数据中心,未来可能会做“云银行”,因为我们大量的客户都是银行的客户,现在银行整个业务发展是非常快的,所以大型银行是我们潜在的市场,他们会把大量的灾备中心托管给我们,而中小银行,尤其是村镇银行未来三到五年全国几千家村镇银行,他们都将会是我们一个很大的市场,因为他们的生产系统会托管,他们也不会自己建一个数据中心。因为这个规模太大了,专业性也太高,成本大,专业性要求高,很难建成。
这个行业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大蛋糕,其中金融是我们很大的蛋糕。我们为什么参加这个互联网大会,因为互联网也是我们一个很大的蛋糕,今年我们刚刚签约了百度,也是6个亿,我们刚刚签约了百度,阿里云,阿里巴巴这些都是很大型的互联网客户,现在我们除了进军传统的银行业务,证券基金业务,这几年我们也在互联网业务大力发展,所以今天我们来参加互联网的展会。
我们互联网的客户非常信赖我们,因为大家都知道亚马逊系统崩溃,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万国数据是做基础平台,基础平台就要对于整个未来所谓的云计算也好,互联网服务也好,它就是一个基石,就像风火水电,家里一旦断电,所有的服务做的再好都是空中楼阁,所以我们除了做传统市场,金融市场我们也做,现在互联网是我们另外一个大范围的市场,现在我们大范围扩展互联网的业务。今天是8月23号,是我们正式对外宣布跟阿里云的合作。 |
 |
Sunny [主持人] |
能具体说一下是哪些方面的合作吗? |
 |
梁艳 [嘉宾] |
我们提供整个基础设施,阿里云在上面做服务级的云服务的开发,同时我们又是专业的做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现在的电占了整个数据中心成本的30%以上,所以因为我们是非常专业的公司,我们不仅可以在场地的基础设施提供非常高可用的服务,我们按照世界最高级别的标准去构建,UPS都是2N+1的方式去构建。
在这个基础上,一个是电力,一个是节能,我们GDS引入了专业的能源专家,未来就是看我们凭什么在市场上生存,我们凭什么跟其他的运营商相比。运营商的资源可能比我们拿的更便宜,但是在IT服务、IT外包服务的管理领域我们是最专业的,在节能领域我们也是最专业的。包括我们现在的数据中心都是请美国、新加坡最好的设计师帮我们做设计,我们的数据中心也是从原来的合作数据中心,我们原来数据中心里面有蛮大一部分是合作数据中心。 接下来成都、昆山、新外高桥还有哈尔滨,未来我们在各个一线城市,或者是二线城市我们都会建数据中心。建数据中心我们很多资源就完全是由我们自己控制,节能的标准,IT基础设施的高可用性,完全是由我们自己来掌控,这样在未来我们在上面构建我们真正的高可用数据中心。
万国原来是以灾备做起家的,但是现在万国整个发展方向是高可用数据中心。他不再是一个灾备中心,灾备中心在原来的概念当中你可能没有生产安全级别,接下来我们整个进军是高可用数据中心的市场,所以这个市场是巨大的,未来整个云计算,未来五到十年数据中心这个产业是热点,国家一年投多少钱在云中心跟数据中心的建设上,现在留人才都是我们很大的挑战,我们公司本身还是非常有这个能力去留住人才,因为公司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好,但是这个市场上做数据中心的人才奇缺,不要说这些客户去另建一个数据中心。我们这些做专业的数据中心的专家,我本身也是数据中心的专家,我们做专家的我们觉得每天有大一般大堆的东西要去学习,跟国际的水准还要很快速的追赶,不要谈一个非主业做数据中心的他能够把数据中心做的非常好,把节能做好,把高可用做好,把IT运营服务做好。
今天不是说我拿钱就能做得起来的,他是我们十年的积累,才是做到今天,才可以说我有能够做高可用数据中心,今天哪怕是有一家国企或者政府,他可以投十几个亿去建数据中心,但是他只是基础设施可以达到高可用,真正的管理高可用他是需要积累的,管理是绝对需要积累的,这是我十几年在这个领域的经验。
|
 |
Sunny [主持人] |
我也看到梁总对这个市场还是很有信心的,那怎么看待竞争对手的呢? |
 |
梁艳 [嘉宾] |
未来万国数据外包这一块在中国的市场也会越来越大。蛋糕也很大,我们也不是很担心竞争对手,一方面我们足够专业,第二方面蛋糕足够大。这个市场会非常大,而且我们不光要做这个领域的高可用数据中心的专家,我们还要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的专家,我们不光成为运营的专家,我们还要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的专家,还要成为节能的专家,因为我们万国的整个下面有一个板块是专门做数据中心建设的。
我们另外一家公司做GDSS,一个是GDSI,做基础设施建设的,另外一个是GDSS,我们是一家像酒店一样的,我们做运营的,我们就是“希尔顿酒店”,我们做运营酒店,另外一个专门造酒店,所以这两家公司一个是贯穿了整个流程,一个是怎么样建设高可用节能的数据中心,成为行业的引领者。另外一家公司就是酒店运营怎么做成数据中心领域的“希尔顿”。
所以我们对这个领域,无论从硬件的建设能力还是从硬件的运营能力,还是从软件的管理能力,还是从人员的管理能力,我们都是非常有信心的,而且这个市场足够大,我们也很愿意跟这么多的客户,跟这么多的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一起能够很好地把市场做大。然后我们在这当中分享到市场的成果,我觉得还是非常看好。
今天到互联网大会看到楼上楼下这么多的互联网客户,这些都是我们的潜在客户,因为这些互联网客户他们其实没有太大的选择,他们是做应用的,除了百度、腾讯,他们自己还会建数据中心,但是他们有一部分也会外包,还会去建,像这些快速成长互联网企业他的速度是来不及让他去自建数据中心的,然后自己建了数据中心以后,我们讲了很多问题,建完数据中心怎么样去运营怎么样管理,怎么样持续改进,怎么样持续节能,怎么把运营的成本逐年下降,这个是非常非常专业的。我们看到了整个互联网大会这么多的客户都是我们非常大的潜在客户。
|
 |
Sunny [主持人] |
刚刚您提到云银行,您可以再深入的讲一下么 |
 |
梁艳 [嘉宾] |
这还只是构想,可以写一下和阿里云的合作,云银行是我们未来三年的构想,就是在原来我们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往上开发应用,和阿里云合作咧,他们来做应用,我们来做这个基础平台,未来,今年我们也有可能走资本市场,未来我们可能在资金充足的基础上,我们开始做应用,我们的目标还没开始说来做内容,而是开始做应用,我们对云银行这些都有探索,最终都是提供云服务,云服务其实是真正能够用起来的应用,亚马逊、阿里云云啊,哪些概念是一样的,企业级的云服务,公有云的云服务。 |
 |
Sunny [主持人] |
其实惠普在去年的金融展的是时候也提出了一个“未来银行”的概念,其实与云银行不知道是不是类似? |
 |
梁艳 [嘉宾] |
这个呢,其实蛮大程度上取决于云银行的发展需求以及银监会的要求,当然这是一个方向了,云银行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怎么样通过公有云为公众提供一个Block一个Block的服务,我们现在基础设施上的云服务我们已经开始在卖了,比如说我们近期拿的中外运的单子,他就要求他整个的基础设施外包,外包好了之后,他就保留应用开发的入口,未来他要用什么系统,他要快速的 灵活的方式来调度资源,增配资源,云服务不光是一个技术模式,还是一个商业模式,这些设备在那边,你不启用的时候不收费,你一点点资源往上加的时候,你在一点点往上收费。
我觉得是商业模式的成熟是国内接下来需要我们共同去探讨的,怎么样是一个成熟的云服务的商业模式,现在其实技术上都能实现,因为存储、网络、虚拟化,虚拟化就为云服务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再往上阿里云也在做,现在包括我们也在想未来云银行,但是商业模式能否被客户所接受,这个我记得几年前,惠普公司在和我们销售虚拟化主机的时候,就提出了怎样按需收费,按需分配技术上能做到,但是怎么样按需收费,怎么样的收费模式是罪合理的,怎么样批成一次性投资,怎么样继续投资,目前行业里还没有一个标准,尤其是B2B的,B2C的还行(亚马逊)。
购买资源和原有企业自建的成本相比,国内B2C的可以这样来做,但是B2B的可能会涉及到更多的问题,市场也是在慢慢成熟,慢慢的接受外包服务,慢慢的接受云服务,但是现在总体觉得不涉及到应用,云银行已经涉及到应用了,基础设施这一级别的云服务,现在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就客户而言,上面的应用我们来做,尤其是B2B的客户,因为上面的应用属于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他要自己做,下面的资源调度,怎么样来调度资源,怎么样最大限度降低他这个资源使用的成本,怎么样减少他的一次性投资,这是他的需求,否则的话比如说他的一次性投资上千万上亿,但是他通过这个资源一点点累加,一方面可以大量降低一次性采购的成本,降低他的运营成本,一方面也能够提高他的运营成本,运营的安全,因为交给第三方是专业的公司,所以说这个市场也是逐渐成熟的过程。
|
 |
Sunny [主持人] |
我在了解资料的时候,你们定位当中有一项说的是“中国云计算服务的倡导者”,不知道你们怎么看这个云服务的倡导者的? |
 |
梁艳 [嘉宾] |
对,我们云计算服务这块,在非政府类的第三方企业里面,非政府的商业机构里面,我们成立一个产品部,专门研发云技术,公有云、私有云。 |
 |
Sunny [主持人] |
有私有云是么,因为我看到的材料是说你们是主要弹性架构和公有云,并没有提到私有云。 |
 |
梁艳 [嘉宾] |
私有云这个服务就取决于企业的需求,企业要是需要一个私有云,那我们就帮助他简历一个私有云,私有云的成本一定是比公有云的成本要高,这个其实技术上都没有什么问题,就是一种商业模式,就是银行客户它宁愿选择私有云,它能实现资源的快速调度,虚拟化成本的降低,而且又很安全,就像我们做那个场地托管,有那个阁楼,有的客户它就不需要阁楼,在大的机房里面,有的客户它要做阁楼,一样的,私有云就是隔出一块给他,公有云呢,他的成本可以更低,我们现在也是和VMware也是在谈很大的合作,未来在想怎么样在国内做V-datacenter,现在有v-cloud还有v-datacenter的概念。
为什么说是云服务的倡导者呢,因为国际领先的云服务的厂商比如说VMware我们也是在谈合作,我们也会和国内的倡导者阿里云来合作,国际和国内的服务商我们都走的很近,现在我们怎么在看从V-cloud做成一个v-datacenter,国内现在在倡导、这么做的还似乎没看到,我们因为有这么大的datacenter的基础,我们有这个积累在今后可以做v-datacenter,数据中心做成v-datacenter。
|
 |
Sunny [主持人] |
刚刚也说到了亚马逊这个宕机事件,现在企业的危机意识也有所提高,对于业务的连续性,iT系统的高可用性需求也越来越高,是不是说你们的机遇也变多了? |
 |
梁艳 [嘉宾] |
我觉得是这个样子的,有两方面,一个是危,一个是机,看到亚马逊这个宕机事件,我们的总裁就通发邮件,亚马逊事件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警讯,我们整个数据中心,从基础设施运营管理,从整个的监控服务,无论是电子化监控服务还是人工巡检的监控服务,包括我们这些高可用的设计我们都重新进行检查,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因为亚马逊这个事件发生,不代表未来不可能在中国的服务商中发生,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当中的危险,首先我们把我们的管理体系,硬件和软件都重新看一遍,硬件是指高可用性,软件是指很多的管理上的规章制度流程是不是全部都落地了,这些是我们看到的危机。
机会呢,我们在今天的行业也算是领军的企业,我们原来就是做业务连续性出身的,灾备出身的,所以我们在这一块有很强的忧患意识,灾备意识,所以我们数据中心也有自己的灾备,看到的机会是现在市场对这种高可用性的要求会更加高,客户也越来越成熟,然后对硬件到软件的管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子对我们来说,与电信和移动相比,我们在管理上是具有优势的,在IT外包服务,我们有专业优势,那这个是我们一个很大的机会,我觉得我们的运营商,他的资源是他的优势,硬件的资源是他的优势,软件服务是我们的优势,因为我们专注了十年,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大于威胁的。
总的来说机会还是很大的,亚马逊事件威胁还是很大的,在这当中也看到了一个蛮大的问题,就是应用架构的设计问题,现在数据中心我们自己建立,就是说很多问题是在设计,很多安全性的指标、因素其实在建设期就决定了,后面的运营,当然运营也很重要,胎里带出来的基因,硬件也有设计问题,软件也有设计问题,软件有没有从设计级别做冗余,有没有从应用级别做冗余,我们因为从合格行业出来,我们很清楚,互联网行业服务,可能面对的是C-customer,不是面对的B的,我们一直面对的是B级企业,做企业的本身对于系统的高可用性有很高的要求,C级用户相对好一点,对于B级企业直接涉及赔款,我们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广发、深发、国家开发银行,我们是做大银行起家的,对于万国数据来说,我们对于这种灾备意识和高可用意识是很强的。
很多的高可用性从设计上就要想方法去规避,而不是说设计完成之后靠运营来解决,胎里带出来的是2n还是2n+1都是决定了的,然后你是数据库的,数据库是不是能够实现漂移,应用是不是实现高冗余,两边写,上海深交案例,他在设计之初就最大程度降低了风险,我自己理解还是要从设计上来规避这些问题。
第二点,作为外包服务商,我们从亚马逊身上,高品质的服务同时带来的是高成本,今天你亚马逊有没有搞清楚你承诺用户有多少,你可以给客户提供多个层级的服务,提供了更高级别的服务,你向用户就会收取更高的费用,从亚马逊我们学到一个是要从设计角度来规避这些缺陷问题,第二个是我们的服务一定要分层次,我们的高可用服务要卖出高的价钱,我们不能稀里糊涂的跟客户说这个是99.9999%,因为后面的代价是惨重的,就有可能收取了3个9的费用,做的是4个9的事儿,对于这个市场也是培育这个用户市场,也会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这个也是我们万国要反思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运营的问题,加上产品模式定位的问题。 |
 |
Sunny [主持人] |
那么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谢谢梁总。 |
 |
梁艳 [嘉宾] |
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