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亿巨额融资加持,青云角逐云计算下半场
- +1 你赞过了
动则上亿元融资,在早几年的中国云计算市场是不可想象的,而如今,或许已经不算什么大新闻了。在6月的一周内,就相继有三家云计算公司宣布融资:数梦工场A轮融资7.5亿人民币,驻云C轮融资近亿元,青云QingCloud,宣布完成金额为10.8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招商证券国际、招商致远资本、阳光融汇资本、中金佳泰、泛海投资等多家机构,蓝驰创投、光速中国等早期投资方跟投,刷新了中国云计算行业财务性融资单笔最高金额。而在青云宣布融资之时,天极网第一时间采访了这家公司市场副总裁刘靓。
一次“不差钱”的融资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每一轮融资都是其成长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青云前几次融资的时间线:2012年6月,A轮融资,金额是200万美元,当时的中国云计算市场还在在讨论概念的阶段,而青云只有三位创始人。
2013年7月,青云的公有云上线,同年12月,只有7个人的青云获得了B轮融资,金额是200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中国云服务市场上最大的单笔融资。2016年3月,青云完成了C轮融资,金额是1亿美元。
时至今日把青云定位成一个创业公司并不准确。在这几年间,青云的发展速度足以让业界乍舌:据刘靓的介绍,从几个数字上看,青云员工的数量从最初3个人到目前的近300人,据估计到今年年底大概400人的规模;公司第一个办公室是一个两室一厅的住房,现在青云在全国有6个办公室,除了北京外,还有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武汉;在商业运营方面,QingCloud公有云经历了7次资费下调,在全国有24个数据中心,其中10个自营数据中心,14个合营数据中心;目前有100多家合作伙伴,公有云用户也已经突破70,000家。
和云计算市场的高速增长和欣欣向荣不相符的是,行业内能够实现盈利的寥寥无几。在国际市场,亚马逊AWS通过十年的运营,在2015年第一季度才开始实现盈利。在国内市场,亏损都已经成为了常态。“烧钱”是大家提起云计算尤其是公有云的一个共识。但是,青云在2016年实现了千万级人民币净利润。在中国的云市场里,青云是首家实现盈利的云服务商,也刷新了全球云市场中云服务商最快实现盈利的记录。从2013-2016年,青云实现盈利仅用了三年半的时间。
回到开始的话题,融资的时机很重要,记得微软在2016年发行了近200亿美元超大规模的债券,当时从外部来看,微软有足够的现金维持公司业务的运转,然而,微软却走了大胆的一步。在这次后,微软开始了其历史上发展最辉煌的时期:云计算平台Azure的崛起、在增强现实领域抢先布局发布HoloLens、收购LinkedIn拓展用户...如果在那时微软没有必要筹集资金,就不会使微软成为现在这种截然不同的公司。
对比之下看青云,成立至今的5年期间,业务发展情况很好,这次融资显然无关生死存亡、是在公司“不差钱”的状态下进行的,用刘靓的话来说:“青云始终没有把融资作为标志性的事件,它不能证明一家企业的成功,只是企业在发展进程中非常正常的一件事。这一轮融资不是因为纯财务上的需求,主要是跟接下来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的安排有关系。”
不能再用简单的公有云服务商的逻辑来看青云了
随着D轮融资“落停”,青云自身的定位也从公有云服务商转变成为综合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到现在,青云希望借助AppCenter、云生态的建设,联合众多的合作伙伴,结合各个行业的业务场景,把专业的IT服务带到企业的业务场景中,最终成为综合企业服务平台。”刘靓说。
据刘靓透露,在发展初期,青云QingCloud是从公有云领域切入云服务市场,在处理高并发、高负载业务层面表现抢眼之后,收获了互联网金融、社交、视频、娱乐、游戏等互联网行业客户。在2015年,QingCloud就不仅提供公有云服务,还提供包括智能云管理平台、桌面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对象存储平台、超融合一体设备、云计算方案咨询与项目实施在内的完整的企业级云计算解决方案。技术能力很重要,QingCloud在中国云计算市场上能够一路过关斩将的主要优势,在于一个架构统一、产品一致的混合云服务能力——用户既可以使用公有云资源,也可以在QingCloud帮助下改造现有的IT环境,或者搭建、部署私有云,从而便捷地建构混合云环境。在私有云领域,政府和公共事业部门的收入占比稳步提升,也帮助了一些航空业、零售业客户将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
“公有云”+“私有云”显然还不是青云的终极目标, 未来成为综合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才是青云理想中的“角色”。“一个云平台要交付的不光是IT相关的服务,而是企业需要的所有形式服务的总和,这个总和会以青云QingCloud AppCenter的形式呈现。AppCenter将会更加重要,虽然现在刚刚开始,但在未来。AppCenter里的应用会变得非常丰富,甚至超越IT的范畴。”刘靓说。
中国云计算的“下半场”机会在哪里?
或许,我们可以把青云的发展看成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2013年青云公有云上线,到2016年末的这一阶段,不妨把它叫做“中国云计算的上半场”。在这上半场,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首先,在这一阶段,云计算经过很多验证逐渐被企业级市场所接受,但大部分云服务主要承载着企业非核心的业务,没有走进企业IT核心领域。(非核心指的是传统、大型的IT系统,尤其是银行、保险、证券类的金融企业,他们在云上承载的系统,即便在私有云平台,大多也是非核心业务。非核心不包括以互联网业务为主的企业,尤其是初创互联网企业,它们几乎所有系统都可以放在云上。)
其次,在这个阶段,大家使用云的模式主要以资源为中心。作为用户来说,打开任何一个云平台,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的资源,比如主机、网络、存储等。用户是从资源的视角看待IT,需要从最基础的资源开始去搭建业务应用,即以资源为中心的使用模式。这两个都是“云计算上半场”的突出特点。
那么,中国云计算的“下半场”会是怎样的?
如果再从青云的战略规划这个侧面来洞悉的话,据刘靓介绍,从2017年起,青云的战略方向会转向以应用为中心,深入企业的业务场景。“真正的场景化不是包装出一个看起来很漂亮的解决方案PPT,而是让用户摆脱以资源为中心的视角,能够真正以应用为中心、以业务为中心。当用户打开云平台时,第一眼看到的是业务的整体架构,即技术人员在部署业务系统时,从业务本身入手还是从资源入手,这是完全不同的模式。”刘靓说。因此,青云在2017年初将AppCenter升级到2.0版本,也倡导云市场要改变云服务的交付模式和使用模式,不要以资源为视角进行部署和维护,要以应用为中心、以业务为核心。
“我们希望能像最开始普及企业级云服务的概念一样,广泛普及云服务以应用为中心的概念,用户打开云平台时,不是习惯性地创建主机,而是先设计和搭建应用。我们大胆地展望,10年后没人知道主机是什么,这就是云服务更伟大的成就。”
之后,青云的客户重点也从对技术成熟度比较高的精英市场转向“互联网+”的传统大型企业。
结语:
对于一个发展稳定成熟的公司来说,融资意味着面对未来有多少野心,会追逐多大的市场机会,据笔者了解,青云本轮的10.8亿融资将主要被用在加大ICT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推进全球骨干网络建设、扩大行业与区域市场覆盖以外,还要不遗余力的扩大生态建设。如果说青云是云计算的上半场一匹“黑马”,也许,我们在云计算市场的“下半场”,有望看到青云与行业巨头一较高下,成为一只“独角兽”。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