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放缓下的焦虑,云服务市场如何跑出加速度?
- +1 你赞过了
2023年对云服务厂商仿佛并不友好,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增长19%,达664亿美元。尽管云计算仍然是IT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但相比往年,云服务市场增长首次低于20%,增速放缓。中国市场的表现也并不如意,Canalys在今年3月发布报告称,2022年国内市场增长10%,全年总额为303亿美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云提供商都在拼命地寻找新的增长点,为的就是尽快占据市场份额,甚至可以舍弃盈利,建立相关IT基础设施。就在不久前,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都宣布了自己的价格下调,这就是最好的证明。面向未来,云服务商想要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还需要深度扎根千行百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调整云服务结构模式,推动云服务持续发展。
增速放缓,云厂商面临各种不得已
云计算领域,亚马逊、谷歌、微软等美国公司一直以来占领国际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然而,他们早在一两年前就开始集体步入缓慢增长的发展期。据统计2022年第四季度三家合计营收同比增长25.7%,但环比却出现了5.9%的下降。
即使到了2023年第二季度,云服务依旧延续放缓的增长势头。亚马逊AWS云服务2023年第二季度AWS净销售额221.4亿美元,同比增长12%,经营利润53.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57.2亿美元下降6%。从云营收增速来看,这是AWS连续第六个季度下滑,创2015年公布云业务数据以来最低。
而在微软公布的2023财年第四财季(即2023年第二季度)业绩中,微软智能云业务部门(包括智能云产品Azure、服务器和云服务WindowsServer、SQLServer,以及企业级服务)整体营收达到239.9亿美元,增长了15%,增速放缓。
就在微软发布财报的同一天,谷歌母公司Alphabet也发布截至6月30日的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谷歌云实现营收80.31亿美元,同比增长28%,持平一季度增速。其营业利润翻倍,由一季度的1.91亿美元增长至3.95亿美元,增长最为亮眼。据悉,这也是连续两季增速放缓的谷歌云,连续两季盈利。
反观国内市场,阿里巴巴2023财年第三财季(即2022年第四财季)财报公布,阿里巴巴云业务收入201.79亿元,同比仅增长3%。而在阿里巴巴发布截至3月31日的2023年财报中,阿里巴巴并为披露具体的增速,仅指出云部门的营收为772.03亿元,对比上年同期的745.68亿元,可以算出同比增长3.5%,增速还在放缓。
早在4月份,华为公布云业务的收入,2022年收入453亿元,但未公布具体增速。此前华为云CEO张平安表示:“云计算赛道足够宽阔,我们呼吁大家加入云生态里,但是生态有分工,不一定都一窝蜂扎到基础设施即服务当中,基础设施服务其实是个苦差事,大家可以在技术即服务、经验即服务等领域中多做点工作,可能就会成为其中的技术领先者。”
疲软只是暂时,云服务发展前景广阔
从主要云厂商的业绩中可以看出,云计算业务的发展速度仍然在下降,这也表明,未来的发展将会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严重影响,但是,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用户对数字化服务的不断增加,云业务的发展前景依然看好。
IDC预测2023年,全球买方企业的云基础设施支出将比2022年增长7.3%,达到964亿美元。其中,共享云基础设施支出预计将同比增长8.4%,达到全年680亿美元,而专用云基础设施支出预计全年将增长4.8%,达到284亿美元。
同时,IDC调研企业买家及其购买的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的数量。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企业整体在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上的支出为2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6%,该支出占整个市场的60.8%。预计整个2023年,企业的计算和存储支出将达到945亿美元,同比增长5.6%。
与此同时,2022-2027年预测期内,云基础设施支出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1.2%,到2027年将达到1530亿美元,占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总支出的69.0%。共享云基础设施将占云总量的72.0%,复合年增长率为11.9%,到2027年将达到1101亿美元。专用云基础设施的支出将以复合年增长率9.6%增长,达到429亿美元。
由此可见,面对宏观经济挑战,云基础设施支出仍然保持韧性。云作为数字经济的一项基础设施,是搭建数字经济体的金字塔底座。虽然云基础设施市场增长放缓,但是技术创新将持续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如何注入新动能,云降价or AI大模型,抑或是AI算力
增速放缓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价格战。
4月至6月份,云服务市场迎来一场降价风波,先是阿里云宣布史上最大规模降价,紧接着腾讯云宣布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40%,移动云全线产品最高直降60%,天翼云则在首页刊登头图广告称部分产品低至1折,京东云入局提出挑战全网最低价,公开叫板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三家云厂商。
在笔者看来,价格战的主要目的是“以价换量”,以此扩大用户,特别是中小企业用户的基数和规模,背后折射的是市场求新求变、寻求新的增长的“焦虑”。以牺牲长期利益来满足短期的业绩增长的价格战,并不能维系云服务市场稳定健康地发展,深挖客户需求,也将成为关键。
如今,随着大模型和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亚马逊云科技、阿里云等云计算厂商纷纷正在大力发展自身初创生态。
阿里云CTO周靖人曾表示:“阿里云将把促进中国大模型生态的繁荣作为首要目标,向大模型创业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除了智能算力和开发工具外,也将在资金和商业化探索方面提供充分支持。”亚马逊云科技会为入营的企业提供免费的云计算资源,包括算力资源、GPU资源等。
IDC也看好大模型、生成式AI对于公有云市场的影响。云厂商最具备生成式AI、大模型的研发与投入基础。生成式AI、大模型的落地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这些能力在公有云上能看到更快速的更新迭代,短期内将为AI公有云服务带来明显利好。
笔者了解到,大模型、生成式AI能够快速显著拉动AIaaS市场的增长,短期内将带动云上AI能力市场的增长。这其中原因在于大模型的预训练需要大规模算力,部署到用户端进行微调或者二次训练对算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预计到2025年,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总计将突破2.5万亿元,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将不低于4.4万亿元,算力关联产业规模可达24万亿元,算力有望崛起为国家数字经济蓝图中继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业之后的又一超级赛道。
写在最后
从整个市场的发展角度来看,虽然市场的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是得益于信创、数字经济等多个概念的积极推动,特别是ChatGPT等人工智能模型所带来的巨大算力需求,因此,我国的云计算市场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伴随着GPT和云计算平台的快速结合,整个行业朝着“自动化”、“数智化”的方向发展,企业的商业价值也在不断提升。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